社区是城市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 “最前沿阵地”。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始终锚定 “党建引领、共建共享” 核心方向,以组织建设为根基、网格治理为脉络、服务创新为抓手、文化涵养为灵魂,探索构建 “党建领方向、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红色基因融入社区肌理,用精细化服务破解民生难题,切实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故城县帝奥社区组织开展“老帮老”志愿服务摸底统计,完善低龄供给和高龄需求台账。
建强 “红色堡垒”:把准治理方向,凝聚多元合力
党建是社区治理的 “定盘星”。故城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深化党建联建,将分散力量拧成 “一股绳”,为社区治理注入强劲 “红色动能”。
三级联动压实治理责任。构建 “县委 — 社区党工委 — 社区党组织” 三级联动体系,明确县委 “一线指挥部” 的统筹布局职责、社区党工委 “龙头” 的协调推进作用、13 个社区党组织 “战斗堡垒” 的具体落实功能,形成 “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层层落实” 的责任链条。从政策制定到资源调配,从任务部署到落地见效,三级组织各负其责又紧密配合,确保社区治理不偏航、不走样。
展开剩余81%党建联建汇聚治理合力。通过发展党员、选派党建指导员、培育 “红色物业” 等举措,打破社区治理 “单打独斗” 格局。在富邦花园小区等试点推行 “红色物业”,由社区党支部派驻指导员,牵头建设党员活动室、开展志愿服务,让物业从 “管理方” 变为 “服务者”;从县直部门退出领导职务的干部中选拔 13 名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助力规范党建制度、破解治理难题。同时,建立社区与驻区单位季度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幸福社区通过该机制召集多方力量,成功筹措资金修复幸福花园破损路面,用 “众人拾柴” 的合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党员带头激活治理细胞。在 628 名社区党员中深入开展 “一管三带一联” 活动,以 “管好自身亮身份、带动家邻强示范、联结群众解民忧” 的行动自觉,让党员成为社区治理的 “先锋队”。党员主动与弱势群体、下岗失业人员结对,在思想引导、生活帮扶、就业对接等方面精准发力;常态化开展 “微心愿” 认领活动,通过 “一帮一” 结对方式,为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圆梦。今年以来,全县社区党员累计开展扶贫帮困、矛盾调处等志愿服务 200 余场次,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
故城县杏林社区联合县第一幼儿园开展“小手牵大手 童心筑安全”主题活动。
织密 “治理网格”:激活单元活力,实现服务精准
网格是社区治理的 “最小单元”,也是感知民生需求的 “神经末梢”。故城县以网格化治理为突破口,通过科学划分网格、推动干部下沉、强化能力提升,让 “小网格” 托起 “大民生”。
科学划分筑牢治理根基。按照 “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 原则,将全县 13 个社区 120 个小区划分为 111 个网格,每个网格覆盖 300—500 户居民,配备专职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和兼职网格员(楼门长、在职党员),构建 “一格多员、全员参与” 的网格治理体系。网格员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生服务员,聚焦消防安全、邻里纠纷等 “大事小情”,实现 “网格事、网格办”。
干部下沉破解民生难题。推行 “科级干部包联网格” 制度,111 名科级干部主动下沉网格,利用工作之余走访群众、倾听民声、解决问题。“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成为工作常态,截至目前,下沉干部累计倾听民声 519 次、宣传政策 782 次,排查化解矛盾 14 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26 件,问题解决率达 100%。杏林社区联合县第一幼儿园开展的 “小手牵大手 童心筑安全” 主题活动,正是网格干部联动资源、精准服务的生动实践。
能力提升强化治理效能。建立 “线上 + 线下 + 外出考察” 立体化培训体系,邀请衡水市社工部、一线社区书记等专家开展线上专题授课,依托县委党校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骨干进行线下实操培训;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赴西安、重庆、北京、雄安新区等地,学习社区治理、智慧养老等先进经验。上半年已举办培训班 10 余次,培训社区工作者 163 人,有效提升了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
创新 “服务载体”:直通民意末梢,回应群众期盼
社区治理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质量上。故城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健全协商机制、深化走访调研、开展便民服务,让服务更有温度、治理更具效能。
闭环协商破解 “急难愁盼”。打造 “议事厅”“小板凳议事会”“议事长廊” 等多元化协商平台,通过微信群、意见箱、网格员走访等渠道广泛收集民意,建立 “提事 — 议事 — 决事 — 办事 — 评事” 闭环机制。凡涉及居民公共利益的事项,均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等共同协商,协商结果及时公开、进度全程跟踪。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召开协商会议 52 次,成功解决群众难题 39 件,让群众从 “旁观者” 变为 “治理参与者”。
入户走访摸清 “民生底数”。开展 “入万户访万民” 专项活动,111 名社区工作者通过入户座谈、现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在环境整治、物业管理、养老托幼等方面的需求,建立 “问题台账” 并实行销号管理。对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复杂问题协商推进,截至目前已走访居民 10536 户,收集意见 511 条,为 18 个老旧平房家属院安装太阳能路灯 363 盏,改造背街小巷 117 条,用 “脚底板下的民情” 换来了 “群众心坎里的满意”。
便民服务温暖 “社区人心”。聚焦居民 “柴米油盐” 等日常需求,推出 “传统手艺进社区” 等便民举措,定期邀请磨刀、修鞋等手艺人入驻社区,用 “小服务” 解决 “大麻烦”。“磨剪子来,戗菜刀……” 熟悉的吆喝声在多个小区响起,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生活难题,活动已覆盖全县 90 多个小区。帝奥社区还创新开展 “老帮老” 志愿服务,通过建立低龄老人供给台账与高龄老人需求台账,让社区养老更有温度。
涵养 “家风文化”:夯实精神根基,赋能文明治理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治理的精神支撑。故城县以家风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阵地打造、活动创新、典型引领,让优良家风成为社区治理的 “软实力”。
文化阵地浸润文明风尚。将家风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局,通过修订居民公约、打造主题阵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优良家风从 “一家之美” 变为 “万家之福”。凤凰社区在金都花园小区打造家风家训主题文化角、景观小品、展示长廊,将家风故事、名言警句融入公共空间,让居民在散步休憩中感受道德熏陶;幸福社区将家风教育与青少年培养结合,联合教育机构举办 “孝道插花” 活动,引导青少年以传统艺术表达感恩之心。
典型引领传递榜样力量。通过入户走访挖掘居民身边的家风故事,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家风文化宣传、敬老爱老、邻里节等活动,让优良家风可感可学。设立 “善行功德榜”“好人榜”,对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典型事迹进行展示,以 “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 的方式,推动家风家训渗透千家万户。
从 “红色堡垒” 的筑牢到 “治理网格” 的织密,从 “便民服务” 的创新到 “家风文化” 的涵养,故城县以党建为笔、以民生为墨,在社区治理的画卷上描绘出一幅幅幸福图景。下一步,故城县将继续深化党建引
领社区治理创新,不断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质效,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张皓则 李晓伟 《智慧中国》杂志社融媒体中心)
发布于:北京市a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