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全卷长达1191.5厘米,宽51.5厘米,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十大名画中唯一的设色绢本山水作品,同时也是山水画仅有的两幅之一。关于此画是否出自后人之手,学界其实已有基本共识。
普遍观点认为,《千里江山图》的创作始于公元1112年,次年完工。彼时,正是北宋徽宗在位的年代。宋徽宗赵佶,大家并不陌生。他本来并非皇位继承的热门人选作为宋神宗的第十一子,他的即位实属意外。事情的转折点在于宋哲宗赵煦,其子早殇,赵煦本人也突然去世,继承人问题便落在神宗诸子身上。
当时,宋哲宗的嫡母向太后召集群臣议事,支持简王赵似继位的呼声很高,主要的推动者正是宰相章惇。他提出,按家法和身份,简王更具资格,因为其和宋哲宗是同母之兄弟。但向太后另有心意,倾向于与自己关系更近的端王赵佶。她一句“我自己无后,神宗的庶子皆可议”,断了章惇的念头。章惇见简王无望,改推年龄最长的申王,但向太后以申王眼疾作由再次拒绝,直接点出端王赵佶才是她的选择。章惇竭力反对,说出了流传于后世的“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虽然这句话是否真为他所说、是否真的当面提出,已难考证史料最早见于元末的《宋史·徽宗本纪》及陈桱的《通鉴续编》,宋人并无明文记载。这句话,或许更像是后人的归纳与评判。
在太后一锤定音、群臣配合下,端王赵佶走上帝位,即日后的宋徽宗。从历史角度这一决定充满戏剧性,但须知,外号虽多,定有贴切之处。宋徽宗是一位天赋异禀的艺术家,集书画、音律、茶艺、蹴鞠、马术于一身。清代尤侗曾记载一则轶事,说宋神宗观南唐后主李煜画像赞不绝口,适逢后宫有妃怀孕,夜里梦到李煜,其后徽宗降生。有无此事,已不可考,但流传下来,显见后人将宋徽宗视作李煜再世,自有深意。不管传奇如何,这些故事都或多或少带有事后评价的意味。
从政绩来徽宗初期治下,社会表面风平浪静,甚至可谓出现了小范围的繁荣。皇帝沉醉于文化艺术,无意权谋,某种意义上倒也应和了“无为而治”。刚即位时,他尽力弥合新旧党争,虽未能取得明显成效,但他对新党的依赖终止了多年的党争恶斗哪怕做法备受争议,比如立元祐党籍碑。在他的主导下,朝堂表面秩序恢复,短暂获得喘息。
面对空虚的国库与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宋徽宗一度推崇节俭,并推动改革,恢复王安石新政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措施,以“丰亨豫大”为口号,着力经济重塑。推行盐茶专卖、增加货币发行,国库收入提升。据当时记载,单是世博贸易,年入达110万缗,“赋入之数倍于旧时”。国家理财渐见成效。
军事层面,财政好转后,朝廷加大兵力投入。宋军不仅收复青唐吐蕃地区,还在西南扩疆数千里,与西夏的角力也迫使对方恢复对宋的称臣。此阶段的宋徽宗,几乎实现了“富国强兵”,全朝气象为之一振。
正是在这样政治经济皆见起色的时期,即公元1113年,《千里江山图》宣告完成。毫无疑问,画作的创作初衷,正是向这太平盛世献上最生动的礼赞。
a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